首页 资讯 正文

科技赋能 西安城墙保护取得新成果

体育正文 73 0

科技赋能 西安城墙保护取得新成果

科技赋能 西安城墙保护取得新成果

中国发展网讯 6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西安(xīān)城墙管委会《数字赋能焕发(huànfā)城墙新生 智慧管理守护文化遗产》项目,凭借创新(chuàngxīn)运用数字技术守护遗产从251个有效(yǒuxiào)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同期,西安城墙(西南区域)预防性保护项目表现突出(tūchū),荣膺“2025年度陕西省优秀文物保护(wénwùbǎohù)项目”“西安市文物保护展示(zhǎnshì)示范工程”。 据了解,在数字经济浪潮与文化强国战略的双重驱动下,2020年12月,西安(xīān)城墙被选为全国首批(shǒupī)文物(wénwù)建筑预防性保护(bǎohù)试点单位之一,经过持续地探索与实践,近年来依托数字技术,逐步构建起系统性、科学性、富有西安城墙特色的预防性保护体系,走出一条(yītiáo)具有西安城墙特色的文物保护路径。 事实上,从全人力(rénlì)一步步测量、复核城墙的(de)“身体状况”,到人工与科技相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全方位应用,西安城墙的保护在科技的加持下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wénhuàyíchǎn)活态传承的数字化新路径(lùjìng),生动诠释了“让文物活起来”的时代命题。 在西安城墙管委会信息中心,一个(yígè)数米长的(de)数字大屏横贯整个房间,正中央是精度达厘米(límǐ)级的西安城墙全域数据模型。轻点屏幕,各个登城口的入园人数、游客多寡一目了然;“绿黄橙红”四色预警实时显示各监测点位的墙体“健康状况”;城墙上的积水情况、护城河的水质也通过数字化(shùzìhuà)手段及时回传(huíchuán)。 西安城墙守护者们采用地质雷达(léidá)、高精度面波探测等(děng)10余种先进(xiānjìn)技术(jìshù),对(duì)13.74公里长的西安城墙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全身CT扫描”。并通过无人机摄影、激光扫描等技术完成数据采集和三维建模,直观发现1300多处隐蔽空洞及836处疏松体分布,实现文保无损探测领域重大突破,为这座军事防御体系最(zuì)完备的古代城垣建立精准“健康档案”。 此外(cǐwài),基于(jīyú)遍布城墙的3000多个变形监测点位和1300多个智能传感(chuángǎn)设备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结合AI算法深度学习,实现了结构病害趋势预测准确率超92%。而“数字方舱”其实就是西安城墙健康状况的“翻译器”,真正将文物保护(bǎohù)从“经验驱动(qūdòng)”推向了“数据驱动”的新阶段,让保护关口前移成为可能。 据悉,西安当地通过联合(liánhé)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攻克(gōngkè)电磁探测(tàncè)、城砖修复(xiūfù)等关键技术,并建成线上“文物医院”,依托5G+实现专家远程会诊。由此,当地不仅构建了文博行业的数字化防护网,更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受益的公共事业。(孟越(mèngyuè) 赵锋)
科技赋能 西安城墙保护取得新成果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