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日丨严守耕地红线!田长这样说→
全国土地日丨严守耕地红线!田长这样说→
全国土地日丨严守耕地红线!田长这样说→大河网讯 6月25日,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xuānchuán)活动河南主场启动仪式在濮阳市举行。活动现场,邀请两位基层田长代表发言,讲述(jiǎngshù)田长心声(xīnshēng)。
什么是田长?2020年,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出台(chūtái)实施意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山长制管理,分级设立田(山)长,实施网格化监管,构建(gòujiàn)“一网两长”自然资源监管新机制(xīnjīzhì),坚决遏制各类违法违规(wéiguī)占用耕地和非法开采行为。
“吃亏书记”李连成的用地(yòngdì)哲学:守牢红线,探索一地多用
“节约、爱护、保护(bǎohù)耕地就是在保护自己的生命。”全国人大代表(réndàdàibiǎo),濮阳县庆祖镇西(zhènxī)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连成说,“只有保护耕地才能多打粮食,才能牢牢端住自己的铁饭碗。”
乡村发展(fāzhǎn)离不开土地,乡村振兴更离不开对土地的利用。
如何利用土地?李连成认为首先(shǒuxiān)要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决不踩红线。其次,要学会“一地多用”,盘活土地,实现(shíxiàn)高收益。
回想以前的西辛庄村,地处黄河半滩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房屋破旧,缺衣少食,村民们(men)守着盐碱滩地,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李(lǐ)连成当时是村里的首富(shǒufù),看到这种情况,决定将自家大棚(dàpéng)无偿转给贫困户,组建蔬菜种植合作社,带领村民在盐碱滩上挖沟(wāgōu)排水、改良土壤,帮助村民们增收。
自此,李连成有了一个名号——“吃亏(chīkuī)书记”。他说∶“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吃大亏干大事儿,吃小亏(chīxiǎokuī)干小事儿。”
从发展蔬菜大棚、食品加工业、养殖业,到造纸厂、电光源产业集聚(jíjù)区,再到医疗、教育、乡村旅游……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西辛庄村的发展路径日益明晰(míngxī)。“村民(cūnmín)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李连成说。
“95后”村支书张桂芳的巡田记录:用(yòng)科技守住每寸良田
“每周至少巡查两次,遇到问题(wèntí)随时拍照上传(shàngchuán),巡查有轨迹,问题有记录。”鹤壁市山城区三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桂芳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一网(yīwǎng)两长”小程序(chéngxù)。这位95后村支书有个特殊身份——村级田长。
三家村地处丘陵地带,耕地(gēngdì)(gēngdì)碎片化(huà)严重。耕地质量(zhìliàng)差,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子,村民事务繁多,基础设施陈旧,资源和产业基础薄弱,人居环境需要改善。张桂芳说:“我上任之初,就立志要改变三家村贫穷、破旧、落后的面貌。要想(xiǎng)富,先修路,要想发展产业,就必须实现规模化种植,就必须形成连片优质的耕地。”
2021年7月,当时正值河南省“一网两长”制度出台实施(shíshī),鹤壁市创新(chuàngxīn)建立了五级田长制。张桂芳带领三家村设置了1名(míng)村级田长、2名村级网格员(yuán),下设3个村小组,设置了3名村组级田长、6名村组级网格员,明确了具体巡查责任。
在她任职期间,三家村累计(lěijì)开展380余次日常巡查,及时制止了村民建房、养殖占地等(děng)5起即将发生(fāshēng)的违法(wéifǎ)乱占耕地行为,在她任职期间从没有发生一起实际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案件,村民的耕地保护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明显增强。
“作为农民,发展农村要从脚下的土地(tǔdì)开始。”在张桂芳的推动下,村里流转近(jìn)200亩土地。她和乡亲们一起种小米,带动了30多户村民就业增收,户均年收入增长3000多块(duōkuài)。
如今,借助网络电商(diànshāng)平台,三家村的小米、南瓜等特色农产品正走向全国(quánguó),这个曾被视为“发展洼地”的村庄,正因耕地保护焕发新生机(shēngjī)。
李连成和张桂芳(zhāngguìfāng)的故事只是河南(hénán)严格耕地保护的缩影。河南省“一网两长”制不仅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更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发展。(杨(yáng)露露 郭栩汝)
大河网讯 6月25日,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xuānchuán)活动河南主场启动仪式在濮阳市举行。活动现场,邀请两位基层田长代表发言,讲述(jiǎngshù)田长心声(xīnshēng)。
什么是田长?2020年,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出台(chūtái)实施意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山长制管理,分级设立田(山)长,实施网格化监管,构建(gòujiàn)“一网两长”自然资源监管新机制(xīnjīzhì),坚决遏制各类违法违规(wéiguī)占用耕地和非法开采行为。
“吃亏书记”李连成的用地(yòngdì)哲学:守牢红线,探索一地多用
“节约、爱护、保护(bǎohù)耕地就是在保护自己的生命。”全国人大代表(réndàdàibiǎo),濮阳县庆祖镇西(zhènxī)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连成说,“只有保护耕地才能多打粮食,才能牢牢端住自己的铁饭碗。”
乡村发展(fāzhǎn)离不开土地,乡村振兴更离不开对土地的利用。
如何利用土地?李连成认为首先(shǒuxiān)要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决不踩红线。其次,要学会“一地多用”,盘活土地,实现(shíxiàn)高收益。
回想以前的西辛庄村,地处黄河半滩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房屋破旧,缺衣少食,村民们(men)守着盐碱滩地,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李(lǐ)连成当时是村里的首富(shǒufù),看到这种情况,决定将自家大棚(dàpéng)无偿转给贫困户,组建蔬菜种植合作社,带领村民在盐碱滩上挖沟(wāgōu)排水、改良土壤,帮助村民们增收。
自此,李连成有了一个名号——“吃亏(chīkuī)书记”。他说∶“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吃大亏干大事儿,吃小亏(chīxiǎokuī)干小事儿。”
从发展蔬菜大棚、食品加工业、养殖业,到造纸厂、电光源产业集聚(jíjù)区,再到医疗、教育、乡村旅游……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西辛庄村的发展路径日益明晰(míngxī)。“村民(cūnmín)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李连成说。
“95后”村支书张桂芳的巡田记录:用(yòng)科技守住每寸良田
“每周至少巡查两次,遇到问题(wèntí)随时拍照上传(shàngchuán),巡查有轨迹,问题有记录。”鹤壁市山城区三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桂芳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一网(yīwǎng)两长”小程序(chéngxù)。这位95后村支书有个特殊身份——村级田长。
三家村地处丘陵地带,耕地(gēngdì)(gēngdì)碎片化(huà)严重。耕地质量(zhìliàng)差,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子,村民事务繁多,基础设施陈旧,资源和产业基础薄弱,人居环境需要改善。张桂芳说:“我上任之初,就立志要改变三家村贫穷、破旧、落后的面貌。要想(xiǎng)富,先修路,要想发展产业,就必须实现规模化种植,就必须形成连片优质的耕地。”
2021年7月,当时正值河南省“一网两长”制度出台实施(shíshī),鹤壁市创新(chuàngxīn)建立了五级田长制。张桂芳带领三家村设置了1名(míng)村级田长、2名村级网格员(yuán),下设3个村小组,设置了3名村组级田长、6名村组级网格员,明确了具体巡查责任。
在她任职期间,三家村累计(lěijì)开展380余次日常巡查,及时制止了村民建房、养殖占地等(děng)5起即将发生(fāshēng)的违法(wéifǎ)乱占耕地行为,在她任职期间从没有发生一起实际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案件,村民的耕地保护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明显增强。
“作为农民,发展农村要从脚下的土地(tǔdì)开始。”在张桂芳的推动下,村里流转近(jìn)200亩土地。她和乡亲们一起种小米,带动了30多户村民就业增收,户均年收入增长3000多块(duōkuài)。
如今,借助网络电商(diànshāng)平台,三家村的小米、南瓜等特色农产品正走向全国(quánguó),这个曾被视为“发展洼地”的村庄,正因耕地保护焕发新生机(shēngjī)。
李连成和张桂芳(zhāngguìfāng)的故事只是河南(hénán)严格耕地保护的缩影。河南省“一网两长”制不仅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更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发展。(杨(yáng)露露 郭栩汝)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