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桦川:水稻专家田间把脉 科技赋能单产提升

体育正文 263 0

桦川:水稻专家田间把脉 科技赋能单产提升

桦川:水稻专家田间把脉 科技赋能单产提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产业专家团一行人奔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就科技支撑(zhīchēng)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tíshēng)工作展开深度调研。 专家团查看稻苗长势(桦川县(huàchuānxiàn)农业农村局供图) 在桦川县新峰种业(zhǒngyè)有限公司和玉成现代农机专业(zhuānyè)合作社的示范田里,专家团成员俯身查看即将(jíjiāng)移栽的秧苗长势,手中的测量工具精准记录着(zhe)叶片颜色、根系长度等数据。专家团成员、水稻栽培专家李教授一边观察(guānchá)一边向当地农技人员讲解,为稻农们送上了实用的技术“锦囊”。 在技术指导现场,专家团(zhuānjiātuán)重点强调了秧苗移栽(yízāi)前的炼苗与“三带”管理。当前(dāngqián)正值水稻3叶期,专家建议将苗床温度严格控制在20℃-22℃,最高不超过25℃,通过低温炼苗培育矮壮秧。“插秧前一定要做好带肥、带药、带增产菌的‘三带’工作,这相当于给秧苗穿上‘防护甲’。”专家团现场演示了肥料与药剂的配比(pèibǐ)方法,确保(quèbǎo)每株(měizhū)秧苗都能携带“营养包”入土。 针对机插环节,专家团提出了密度优化(yōuhuà)方案,在3叶1心期进行机插,将株距缩小至12-14厘米,每穴保证5-7棵基本苗,插秧(chāyāng)深度控制在1.5-2厘米。专家们(men)手持标尺指导农机手调整插秧机参数,并强调移栽后要立即开展查田补插,确保田间(tiánjiān)无缺苗断垄。 肥药管理方面,专家团建议分两次追施返青分蘖肥,移栽后7-10天施第一次肥,12-15天后施第二次(dìèrcì)肥,同时重点监控潜叶蝇等病虫害,并现场发放了技术(jìshù)手册和药剂样品(yàngpǐn),手把手教稻农(nóng)识别病虫害特征。 “专家(zhuānjiā)来了,我们心里就有底(dǐ)了。”玉成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望着长势喜人的秧苗感慨道。据了解,桦川县将以此次专家指导(zhǐdǎo)(zhǐdǎo)为契机,组建由县乡农技人员和专家团成员组成的技术服务专班,通过“线上(xiànshàng)答疑+线下指导”模式开展“田间课堂”,在种植(zhòngzhí)关键期进行实操教学。同时还将推广23项标准化技术应用,建设有机水稻覆膜栽培等示范基地(jīdì),打造可复制的高产样板田。这幅由科技与农田交织的丰产画卷正在桦川县广袤黑土地上徐徐(xúxú)展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张笑晨 杨雅淇) 更多精彩资讯(zīxùn)请(qǐng)在(zài)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huānyíng)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yě)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桦川:水稻专家田间把脉 科技赋能单产提升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