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与承流,舟山渔民画四十载
溯源与承流,舟山渔民画四十载
溯源与承流,舟山渔民画四十载“好看!”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盛天晔(shèngtiānyè)赞叹道。
“他们是真正专业的画家,他们都有天分(tiānfèn)且没有被雕琢,都是发自内心地在搞创作。”浙江油画院院长常青(chángqīng)如是说。
是什么展览让(ràng)他们如此赞不绝口?
6月26日,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共舟山市委(shìwěi)宣传部、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由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chuàngxīn)实践(shíjiàn)院担任(dānrèn)学术支持的“溯源与承流(chéngliú):舟山渔民画艺术1983-2024文献与作品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展,展出1983年至2024年期间创作(chuàngzuò)的近80幅舟山渔民画代表性作品。
舟山市(zhōushānshì)文联主席(zhǔxí)杨亚儿,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bù)主任、博士后导师王雪峰,渔民画作者代表、舟山渔民画协会会长朱国安先后致辞,舟山市党建研究会(yánjiūhuì)会长、舟山市人大原常委会副主任钱军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yóu)舟山市美协主席陈晟主持。
“溯源与(yǔ)承流:舟山渔民(yúmín)画艺术1983-2024”于2023年启动,是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地域性绘画研究(yánjiū)项目(xiàngmù)、2024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24舟山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舟山文化研究工程项目。1983年,定海县文化馆开办农民画(nóngmínhuà)创作培训班,这是舟山渔民画的(de)开端,整个发展过程经过四个时期(shíqī)(shíqī),第一时期 1983(诞生),第二时期 1984-1999(成熟),第三时期 2000-2016(发展:产业化阶段),第四时期 2017-2024(发展:乡村振兴阶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舟山的渔民画已经走过了从初创到发展到成熟,至今天与时俱进、持续(chíxù)发展的光辉历程(lìchéng)。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研究的过程与研究的成果将(jiāng)对今后舟山渔民画艺术的发展起到方向性的作用。
作为第一批舟山渔民画的作者,朱松祥于1983年创作的《大网头》就(jiù)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他清晰地记得,1983年6月2日,他第一次拿起画笔开始画渔民画,这与此前在学校里爱好画画(huàhuà)不同。他们白天去码头、到外面写生、画画,晚上回到画室(huàshì)里认真地构图。“画出这张画也很偶然,”朱松祥回忆道,那天吃完晚饭回到画室,大家都在画画,他从地上捡起一张纸,随便画了(le)(le)一只船,加了点颜色,就放在桌子上不管了,结果画纸被风吹到了地上。老师捡到后看了之后觉得很不错,他便在此基础(cǐjīchǔ)上进行(jìnxíng)了后面的创作。作品饱含深情又现代明快的艺术语言(yǔyán)既是对渔家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改革开放(gǎigékāifàng)初期渔民群体文化自信的象征性视觉宣言。“现在我还是想到什么(shénme)画什么,等画完之后再想作品名。”这种近乎直觉的创作,充满(chōngmǎn)了生命力。
朱松祥 大网头(tóu) 62×155cm 1983年
作为(wèi)从一(yī)开始就旗帜鲜明(qízhìxiānmíng)地以全新的语言、题材、形式、内涵拥抱(yōngbào)大海、拥抱生活(shēnghuó)、拥抱时代的舟山(zhōushān)(zhōushān)渔民画,开启了以表现地域性海洋文化生活为对象的现代艺术之路。当年,舟山的农民画在(zài)省内省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浙江省首届工人农民画展”上,舟山共有58件作品参加展览,其中18件作品获奖。同年12月,在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农民画展”中舟山5件作品入选展览,其中《扬帆》《拾贝》2件作品获二等奖,评委会特别指出其“出色地将渔家生活转化为具有现代性的视觉语言”。
40多年(duōnián)来,舟山(zhōushān)(zhōushān)(zhōushān)渔民画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培训、展览和交流活动,引起(yǐnqǐ)了社会各界(shèhuìgèjiè)的关注,它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现象级艺术事件,更是一个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的奇迹。舟山渔民画的发展,不仅是舟山群岛历史文化及现代渔民生活的呈现,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在党的文艺(wényì)方针指导之下,由政府(zhèngfǔ)支持、专家辅导、群众参与的自上而下的集体性文艺生活。这些绚烂而多彩的渔民画创作,反映了舟山人民的海洋生活中的所见、所思和所想,既是个人内心世界(nèixīnshìjiè)的表达,更是时代发展洪流中色彩的交响曲,体现了舟山人民在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坚毅、拼搏、乐观、顽强的奋斗精神,以及对于(duìyú)一切美好生活的愿景与追求。
在舟山(zhōushān)渔民画发展四十年之际,浙江以地域性绘画的角度来回望与(yǔ)总结舟山渔民画的发展历程,富有前瞻性。舟山渔民画的成功经验既是舟山渔民画从业者探索之路的总结,也是浙江以及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发展的宝贵(bǎoguì)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xiànshíyìyì)。
王雪峰(xuěfēng)表示(biǎoshì),舟山渔民画上下联动的发展路径(lùjìng)、海洋文化的滋养、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表达、艺术生产的可持续,使舟山渔民画成为当代民间艺术史上现象级的存在。“展望未来,在乡村全面振兴(zhènxīng)的国家战略践行(jiànxíng)中,相信在浙江、在舟山各级部门、各级资源的多方支持下,舟山渔民画将大有作为!”
此次展览将展至(zhì)7月2日。
——部分作品(zuòpǐn)欣赏——
第一阶段1983(诞生(dànshēng))
戴君芬 绿岛(lǜdǎo) 125×115cm 1983年
第二阶段1984-1999(稳固、成熟(chéngshú))
董凯云 海姑娘 123×156cm 1987年(nián)
姜声慧 梳妆 1988年(nián)
俞慧娣(yúhuìdì) 摇橹歌 118×168cm 1987年
第三阶段(jiēduàn)2000-2016(发展:产业化阶段)
梁银娣 海岛(hǎidǎo)石屋 58×58cm 2002年
宋敏芳 中国旗袍 65×70cm 2009年(nián)
徐重芳 渔家(yújiā)乐之二 114×66cm 2012年
第四阶段2017-2024(发展(fāzhǎn):乡村振兴阶段)
包凤佴 海潮涌(cháoyǒng)绿电生 112×123cm 2024年
王玲玲 休闲(xiūxián)的午后 65×68cm 2025年
俞舟波 金色年华(jīnsèniánhuá) 180×182cm 2024年
郑红飞(zhènghóngfēi) 渔之歌 200×200cm 2019年
朱国安 船坞(chuánwù) 65×67cm 2020年
“好看!”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盛天晔(shèngtiānyè)赞叹道。
“他们是真正专业的画家,他们都有天分(tiānfèn)且没有被雕琢,都是发自内心地在搞创作。”浙江油画院院长常青(chángqīng)如是说。
是什么展览让(ràng)他们如此赞不绝口?
6月26日,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共舟山市委(shìwěi)宣传部、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由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chuàngxīn)实践(shíjiàn)院担任(dānrèn)学术支持的“溯源与承流(chéngliú):舟山渔民画艺术1983-2024文献与作品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展,展出1983年至2024年期间创作(chuàngzuò)的近80幅舟山渔民画代表性作品。
舟山市(zhōushānshì)文联主席(zhǔxí)杨亚儿,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bù)主任、博士后导师王雪峰,渔民画作者代表、舟山渔民画协会会长朱国安先后致辞,舟山市党建研究会(yánjiūhuì)会长、舟山市人大原常委会副主任钱军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yóu)舟山市美协主席陈晟主持。
“溯源与(yǔ)承流:舟山渔民(yúmín)画艺术1983-2024”于2023年启动,是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地域性绘画研究(yánjiū)项目(xiàngmù)、2024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24舟山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舟山文化研究工程项目。1983年,定海县文化馆开办农民画(nóngmínhuà)创作培训班,这是舟山渔民画的(de)开端,整个发展过程经过四个时期(shíqī)(shíqī),第一时期 1983(诞生),第二时期 1984-1999(成熟),第三时期 2000-2016(发展:产业化阶段),第四时期 2017-2024(发展:乡村振兴阶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舟山的渔民画已经走过了从初创到发展到成熟,至今天与时俱进、持续(chíxù)发展的光辉历程(lìchéng)。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研究的过程与研究的成果将(jiāng)对今后舟山渔民画艺术的发展起到方向性的作用。
作为第一批舟山渔民画的作者,朱松祥于1983年创作的《大网头》就(jiù)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他清晰地记得,1983年6月2日,他第一次拿起画笔开始画渔民画,这与此前在学校里爱好画画(huàhuà)不同。他们白天去码头、到外面写生、画画,晚上回到画室(huàshì)里认真地构图。“画出这张画也很偶然,”朱松祥回忆道,那天吃完晚饭回到画室,大家都在画画,他从地上捡起一张纸,随便画了(le)(le)一只船,加了点颜色,就放在桌子上不管了,结果画纸被风吹到了地上。老师捡到后看了之后觉得很不错,他便在此基础(cǐjīchǔ)上进行(jìnxíng)了后面的创作。作品饱含深情又现代明快的艺术语言(yǔyán)既是对渔家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改革开放(gǎigékāifàng)初期渔民群体文化自信的象征性视觉宣言。“现在我还是想到什么(shénme)画什么,等画完之后再想作品名。”这种近乎直觉的创作,充满(chōngmǎn)了生命力。
朱松祥 大网头(tóu) 62×155cm 1983年
作为(wèi)从一(yī)开始就旗帜鲜明(qízhìxiānmíng)地以全新的语言、题材、形式、内涵拥抱(yōngbào)大海、拥抱生活(shēnghuó)、拥抱时代的舟山(zhōushān)(zhōushān)渔民画,开启了以表现地域性海洋文化生活为对象的现代艺术之路。当年,舟山的农民画在(zài)省内省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浙江省首届工人农民画展”上,舟山共有58件作品参加展览,其中18件作品获奖。同年12月,在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农民画展”中舟山5件作品入选展览,其中《扬帆》《拾贝》2件作品获二等奖,评委会特别指出其“出色地将渔家生活转化为具有现代性的视觉语言”。
40多年(duōnián)来,舟山(zhōushān)(zhōushān)(zhōushān)渔民画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培训、展览和交流活动,引起(yǐnqǐ)了社会各界(shèhuìgèjiè)的关注,它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现象级艺术事件,更是一个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的奇迹。舟山渔民画的发展,不仅是舟山群岛历史文化及现代渔民生活的呈现,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在党的文艺(wényì)方针指导之下,由政府(zhèngfǔ)支持、专家辅导、群众参与的自上而下的集体性文艺生活。这些绚烂而多彩的渔民画创作,反映了舟山人民的海洋生活中的所见、所思和所想,既是个人内心世界(nèixīnshìjiè)的表达,更是时代发展洪流中色彩的交响曲,体现了舟山人民在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坚毅、拼搏、乐观、顽强的奋斗精神,以及对于(duìyú)一切美好生活的愿景与追求。
在舟山(zhōushān)渔民画发展四十年之际,浙江以地域性绘画的角度来回望与(yǔ)总结舟山渔民画的发展历程,富有前瞻性。舟山渔民画的成功经验既是舟山渔民画从业者探索之路的总结,也是浙江以及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发展的宝贵(bǎoguì)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xiànshíyìyì)。
王雪峰(xuěfēng)表示(biǎoshì),舟山渔民画上下联动的发展路径(lùjìng)、海洋文化的滋养、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表达、艺术生产的可持续,使舟山渔民画成为当代民间艺术史上现象级的存在。“展望未来,在乡村全面振兴(zhènxīng)的国家战略践行(jiànxíng)中,相信在浙江、在舟山各级部门、各级资源的多方支持下,舟山渔民画将大有作为!”
此次展览将展至(zhì)7月2日。
——部分作品(zuòpǐn)欣赏——
第一阶段1983(诞生(dànshēng))
戴君芬 绿岛(lǜdǎo) 125×115cm 1983年
第二阶段1984-1999(稳固、成熟(chéngshú))
董凯云 海姑娘 123×156cm 1987年(nián)
姜声慧 梳妆 1988年(nián)
俞慧娣(yúhuìdì) 摇橹歌 118×168cm 1987年
第三阶段(jiēduàn)2000-2016(发展:产业化阶段)
梁银娣 海岛(hǎidǎo)石屋 58×58cm 2002年
宋敏芳 中国旗袍 65×70cm 2009年(nián)
徐重芳 渔家(yújiā)乐之二 114×66cm 2012年
第四阶段2017-2024(发展(fāzhǎn):乡村振兴阶段)
包凤佴 海潮涌(cháoyǒng)绿电生 112×123cm 2024年
王玲玲 休闲(xiūxián)的午后 65×68cm 2025年
俞舟波 金色年华(jīnsèniánhuá) 180×182cm 2024年
郑红飞(zhènghóngfēi) 渔之歌 200×200cm 2019年
朱国安 船坞(chuánwù) 65×67cm 2020年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